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

永年
当前位置:首页->邯郸信息->县区动态->永年

新时代下的永年西调

发布时间:2022-11-24

  2008年,永年西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些年,随着当地文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新时代下的永年西调愈发显现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永年西调,是由山西上党梆子流入河北永年之后,经过不断的演变而形成的一个全新剧种。在它形成的最初没有一个固定名称,因为这个剧种擅演大戏,需要加大舞台的面积,所以老百姓都叫它三搭板还或泽州调(泽州是山西晋城的一个县区,也是西调从山西传过来的地方)。1956年我国开展地方剧种登记工作,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赵树理先生提出了“西调”的名称,取自“调自西来”的意思。

  西调最早传入永年,是在清朝的咸丰至光绪年间,一些山西上党梆子的民间艺人为了逃避灾荒养家糊口,先后辗转来到永年。到来之后吸收了很多冀南人特别是永年人参加到班社中来,在比较长的演出实践中,冀南一带的方言逐渐融入其中,使原先浓厚的山西腔夹杂进了大量的冀南音调。

  同时,在不断的演出中,还受到了京剧、河北梆子、平调、丝弦、乱弹等其它地方剧种和民间音乐的影响,音乐节奏和原先的上党梆子比有所加快,旋律也更富于变化。

  通过几代的收徒传习,舞台磨砺,一些深受群众欢迎的艺人不断涌现,演出剧目不断增加,流行范围不断扩大,赢得了大量的观众。有了区别与母系的独特音乐唱腔,有了属于自己特色的完整剧目体系,有了广泛接受的观众群落,一个新的剧种终于诞生。

  文化因流动而生,180多年前的那次艺人的迁徙行动,促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的诞生。解放之后,永年成立了国营的永年西调剧团,直到现在,西调依然是永年以及周边人民群众最欢迎的一种文化样式。

  永年西调的传统剧目很多,以传统戏为主,最早的时候有300多出,常演的也有上百出。西调的剧目来源,一是从山西上党梆子传承下来,二是移植其它剧种,如京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豫剧等,三是剧团自身的原创。西调传统剧目的题材大都以朝代故事和忠臣良将为主,主要包括封神演义系列,杨家将系列,包公系列,海瑞系列等。从构架上说,场面比较宏大,内容比较丰富,主题意识具有强烈的民间情怀。

  现在常演的剧目有30多部,如《反西岐》《八郎刺萧》《海瑞告状》《访洪洞》《董家岭》《转阳壶》《狸猫换太子》《潘杨讼》《金沙滩》《血溅乌纱》《闯幽州》《五凤楼》《困汉中》等。

  近年来新编剧目有了较大的突破,新编历史剧《归唐》、现代戏《惊雷》,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永年西调特色鲜明,一是场面恢弘,以上演朝代戏为主,能够满足观众对戏剧场景欣赏的美感需求;二是在角色行当上,以男角、红脸行当为主,唱腔高亢激越,表演粗犷奔放。相比之下,女腔较为少,也比较单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艺术的进步,现在已有很大的改变,以女角为主的大戏也开始大放光芒;三是西调的唱腔为板腔体,板式比较丰富,核心唱段具有成熟的变化格局,起承转合,抒情叙事,都很流畅和谐;四是表演程式比较规范,道白上追求京腔京韵,夹杂地方口音;五是具有本剧种一些独特的绝活,如甩发、抖翅、耍髯、膝行、飞叉、跟头等,具备很强的功夫性和表现力。

  永年区委、区政府和文旅部门十分重视永年西调的保护传承,作为标志性的地方文化名片和地域文化符号,永年西调的保护传承工作一直在进行中。

  一是建组织,成立了西调研究院,重整了西调剧团,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西调事业;二是抓传承,开展了大量传统剧目的复排工作,满足广大观众的欣赏需求;三是立脚跟,开展常年性的基层演出,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每年演出场次均在150场以上;四是搞创新,改革管理机制,培养后继人才,加强新剧目生产,激发活力,增强竞争力。

  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永年西调也在不断的发展,为当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