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韵绣女”劳务品牌“绣”出就业新图景
7月2日,在隆德慧绣坊,20余名绣女正专注于手中的活计。绣女李喜红左手托着蚕丝布底料,右手捏着绣花针,指尖翻飞勾勒出精致纹样。
“这幅绣品叫《过大年》,我已经绣了两年,完成了一半。”谈起刺绣工作,李喜红感触颇深:“以前没想到针线活也能挣钱,现在我们在‘家门口’上班,顾家、挣钱两不误。”刺绣6年多来,李喜红和越来越多的姐妹紧跟市场趋势,立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根据设计稿,融入隆德刺绣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精心制作各种工艺品。
这份家门口就业的幸福与成就,源于隆德县依托刺绣非遗资源,联合企业创新性提出并全力打造的“隆韵绣女”特色劳务品牌。今年,隆德县依托特色产业和技能特点,将技能培训作为稳就业、促增收的关键,推动劳务品牌提质增效和经济转型。通过政策扶持及隆德慧绣坊平台,以“政府+学校+公司+绣娘”的现代化产业链,促进技能升级和市场拓展,带动特殊人群、留守妇女等群体就业增收,实现刺绣产业从家庭作坊走向产业化发展。
产业的振兴,为许多身处困境的人带来了新希望,“隆韵绣女”朱晓霞便是受益者之一。
2016年,严重的风湿病导致朱晓霞双手残疾,生活剧变让她一度心灰意冷。“感觉自己成了废人,整天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朱晓霞说。
转机出现在2019年,在隆德县残联等部门牵头组织下,隆德慧绣坊面向残疾人开办刺绣技能培训班。“我连筷子都拿不起,更别说拿起绣花针,起初,我就是抱着凑人数、散散心的心态报了名。”朱晓霞说。然而,进入慧绣坊后,朱晓霞被浓厚的艺术氛围和互助友爱的环境所感染。隆德慧绣坊不仅提供系统教学,更搭建起包容、支持的平台,为残疾人学员量身定制学习方案、传授刺绣技法,配备专业耐心老师。
有了隆德慧绣坊提供的平台资源和技术支持,朱晓霞的技艺突飞猛进。她克服了身体障碍,成功绣出“四条屏”。隆德慧绣坊负责人田慧君看到了她的潜力和韧劲,积极对接资源,将其纳入订单生产体系。
如今,朱晓霞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隆韵绣女”的一员,借助慧绣坊提供的稳定渠道和订单分发平台,她可以在家灵活接单。“工坊提供原料和订单来源,解决销路难题,她只需要专注刺绣。”田慧君介绍,现在朱晓霞每个月能稳定完成三把精美团扇订单,靠手艺在家赚钱。她的转变,是“隆韵绣女”劳务品牌赋能个体、助力增收的生动写照。
立足厚重文化资源优势,隆德县今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对接市场、支持创业、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精心打造“隆德家政师”“隆德暖锅”“杨氏泥塑匠”“魏氏砖雕匠”“隆韵绣女”“六盘蔬菜菌菇”六大具有地域特色、专业技能和市场认可度高的县域劳务品牌,推动群众从“吃苦力饭”向“吃手艺饭”转变,促进特色优势向品牌强县转变,不断引领劳务市场新风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