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

索引号:000014348/2018-29737

发布机构:市财政局

名称:邯郸市财政发展“十三五”规划

文号:无

主题分类:财政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5日

邯郸市财政发展“十三五”规划

邯郸市财政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邯郸加快转型发展至关紧要、非常关键的时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系统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决胜时期。邯郸市财政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河北省财政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是未来五年邯郸财政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财政履行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职能的重要依据。

第一部分 “十二五”财政改革发展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强邯郸、美丽邯郸的战略目标,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支矛盾集聚等多重不利因素,较好完成了财政“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500亿元,为进一步做好“十三五”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培育财源,狠抓收支管理,千方百计聚财增收,有效增加财政支出,财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

1、财政收支规模平稳增长。2010-2015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不含基金)由244.2亿元增加到307.7亿元,增长26%,年均递增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15.9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190.6亿元,增长64.45%,年均递增10.4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63.9亿元增加到515.6亿元,增长95.38%,年均递增14.33%;民生支出由172.7亿元增加至348.2亿元,增长101.62%,年均递增15.06 %,占全部支出比重提高2.09个百分点。

2、县区财政较快发展。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73.3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37.82亿元,年均增长13.43%,高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97个百分点,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由2010年的63.32%提高到2015年的72.31%

3、筹资渠道全面拓宽。十二五期间,累计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075.3亿元,有力充实了我市可用财力。累计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300多亿元,居全省前列。争取省国开行、省房投支持,全市共提取棚改国开行贷款资金61.33亿元,有效缓解了政府还贷和城建资金压力。

二、财政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力促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7.2亿元,有力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教育支出442.1亿元,促进城乡教育事业迈上更高台阶;社保和就业支出199.7亿元,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和就业率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支出214.9亿元,有力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节能环保支出69.7亿元,有力支持我市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保建设;农林水事务支出228亿元,有力支持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建设;住房保障支出66.4亿元,有力支持保障房建设,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三、财政改革深入推进

1.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按照稳体制、保存量、调增量、促发展的思路,在稳定现行体制框架的前提下,根据县区实际情况,分别实行“超基数增量按比例分成”“超分成增长率全返”“核定基数超收全返”的激励性财政体制,充分调动各级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指导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统收统支加激励或分税制的管理体制,逐步构建设计合理、运行规范、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县乡财政体制框架,增强了县乡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2.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深入。按照新《预算法》有关规定,落实中央、省有关精神,积极开展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起草《市政府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办公厅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通知》和《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改革和完善市对县区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2015年,市级实现了一般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4本预算的编制。预决算信息公开取得积极进展。

3.财政投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强化市场思维,运用市场手段,推动财政资金由直接投入向间接投入、无偿拨付向股权引导、分散向重点扶持转变。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扩大试点范围,部分项目初见成效。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供给。制定和实施《产业引导基金实施方案》,探索推进股权投资改革。

4.政府债务管理不断强化和完善。建立健全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加强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有效发挥了政府举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5.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扎实推进。按照河北省财政厅要求,认真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主要在县区层面进行实务操作,为全省改革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6.国库管理改革进程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全覆盖,支付电子化改革试点进展顺利,确保了财政资金规范、高效运行。政府投资评审、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改革均实现了较大突破。

第二部分 “十三五”财政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目标,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加强收支管理,全面建设高质量财政,全面助推我市经济和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建设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奋力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富强邯郸、美丽邯郸新征程,谱写邯郸财政“十三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奋斗目标

围绕财政高质量发展和财政职能作用的高质量发挥,加快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财政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水平,为邯郸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和高质量的财政服务。

1.财政收入规模进一步提高。根据《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邯郸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与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适应的原则,“十三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80亿元。

2.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提升市级调控能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发展所需资金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通过争取上级支持、用活财政政策、运用市场手段等方式解决。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保证全市各部门事业发展必需的合理支出。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认真落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政策,切实加强资金审核管理。

3.财政宏观调控功能进一步发挥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把握新形势下财政发展新特点,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京津冀协同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综合运用资金、政策、体制、市场化手段等方式,创新资金分配方式,加大股权投资、PPP模式推行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调控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4.财政民生保障功能进一步强化将惠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稳步增长。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乡村振兴,促进现代农业做优做强。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支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助力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

5.财政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政府融资举债渠道,优化债务层级结构、区域结构和项目结构,支持打好防范风险攻坚战。建立健全财政运行监控体系,用好财政运行监控信息平台,及时识别、预警、处置风险,保障各级财政平稳健康运行。

6.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目标明确、任务量化、指标可考、过程可控、结果可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确保财政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职能执行到位。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支出管理新机制,财政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全过程分工科学、运转高效。“网上财政”格局基本形成,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一步提高,促进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7.财税改革各项措施基本到位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地方财政制度,构建相对完善的地方收入体系,实现市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积极落实国家部署的各项财政改革,并结合我市情况争取在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方面取得新突破。以地方政府支出责任界定为基础,全面深化和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和完善绩效预算、支出方式、政府采购等改革,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比较健全完善的地方现代公共财政体系。

第三部分 “十三五”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1.稳增长促增收。一是积极培植财源。落实好国家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切实为企业减负担、解难题,巩固存量财源。同时,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着力在引进大企业、大产业、大项目上下功夫,切实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培植新的优质财源。二是提升税收收入组织能力。强化综合治税,完善征管手段,提高信息管理与运用,形成源头控税新机制,协助税务部门依法征税。加强税制改革研究,更加注重税收增收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发展性。三是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创新非税收入管理举措,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和财政票据管理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非税管理”,加强非税收入收缴执行分析与监控,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

2.创新投入方式。一是加大PPP模式推广力度,重点支持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等领域建设发展。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制度体系,加强项目库和中介机构咨询服务库建设。二是加快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运作实施,推动全市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发展。督促用好“蓝天基金”、科技创投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更好发挥基金效用;组织部门积极筛选优质项目,大力向省推荐,吸引冀财投资产业基金来我市投资;鼓励部门向上级对口部门推荐,吸引上级及社会各类产业引导基金来邯投资,放大投资对我市稳增长、促转型的拉动效应。三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完善运行机制,规范购买内容,加强绩效管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培育多元化的承接主体,促进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供给。

3.强化财税金融协调联动。一是完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调机制,实现财政金融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引导金融资金更加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二是通过财政资金奖补等方式,支持引进和设立金融机构。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三是完善扩大消费的财税政策,引导消费方向,提升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支持健康养老、信息、旅游、住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消费工程,促进城乡消费结构升级。

4.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行政性收费清理力度,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建立完善降低制度性交易、税负、社会保险费、财务、物流等涉企成本的配套措施,进一步保证企业合法权益,优化税源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支持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健全财政扶持政策和资金引导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对科技优先领域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积极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用好科技创投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引导和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创业创新投资。三是支持创新园区发展,强化园区“大孵化”功能,发挥“集群创新”效应,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四是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大力支持“百人计划”“巨人计划”,推动创新人才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机制,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支撑。五是支持公益性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2.支持产业创新发展。创新财税支持方式,引导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聚集。支持实施“中国制造2025”邯郸行动、“双创”邯郸行动、“互联网+”邯郸行动和“智慧邯郸”行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催生新业态,发展新产业,形成新动能。

3.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一是深化市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建立适应科研规律的科技计划布局。通过创新券、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方式,发挥技术创新引导类专项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活动。二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三是支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兴创业服务平台,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处置“僵尸企业”,多渠道筹资安置好分流转岗人员二是加大技改投入,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支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政策措施。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争取国家财税政策支持并在我市先行先试。建立完善降低制度性交易、税负、社会保险费、财务、物流等涉企成本的配套措施。

2.支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一是按照“强化倒逼机制淘汰一批、加大技改力度提升一批、推动企业重组整合一批、向园区转移一批”的要求,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支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使新兴产业尽快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支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服务,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三是支持打造“五大产业基地”“三大特色产业”,推动邯郸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全力支持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3.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支持围绕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商务会展、健康养老四大标志性服务业。二是支持培育壮大“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四大引领型服务业,大力建设“华北智慧名城”三是支持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实施重点行业行动计划,催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1.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将持有居住证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所有公民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建立全民社会保险登记制度,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支持实施城乡均等化就业战略。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公积金保障范围。

2.支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壮大,优化提升城市经济结构,积极推进东区开发和老城改造二是支持提升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水平。三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和县城建设投融资体制,增强县域整体实力、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县级财政增收。到2020年,东部十县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四分之一四是支持特色小镇发展,优先支持一批产业层次高、建设形态美、带动效应大,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小镇。

3.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五)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深化财政政策研究,积极扩大有效公共投资,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补齐邯郸发展短板,全力支持建设京津先进制造业转移承接地、食品工业扩能首选地、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合作优选地和旅游目的地,支持打造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

二、持续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支持打好扶贫攻坚战

1.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深入落实《邯郸市农村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20112020年)》,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大力拓宽扶贫资金渠道,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支持涉农保险和担保等有效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脱贫攻坚。

2.强化财政支持扶贫精准程度。坚持区域瞄准、对象瞄准、用途瞄准和机制瞄准,结合建档立卡工作,促进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推进涉农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改革,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与美丽乡村建设、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

3.创新资产收益脱贫机制。一是围绕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造血”功能,积极拓宽资产收益扶贫渠道,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业、光伏产业、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优先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二是允许财政扶持资金投入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并将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以股权形式全部量化给扶贫对象。三是支持贫困地区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1.支持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切实提高涉农资金投入绩效,引导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实施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统筹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和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支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配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等改革试点工作。

2.支持做优做强现代农业。支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构建现代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支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支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支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3.加大惠农政策落实力度。把“惠民生”作为财政支农的保障重点,持续加大财政农业农村支出,加快完善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改革完善涉农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有效整合财政支农投入。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扶贫攻坚和建设美丽乡村等重点领域,着力构建市县协调联动的整合机制,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方式,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三)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创新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根据收入增长情况,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研究完善政府补贴政策,合理控制基础养老金水平和增长幅度。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机制,强化个人缴费责任,逐步建立缴费与收入水平挂钩机制。通过多元办医、增量改革、存量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在政策上为社会力量办医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2.改进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探索研究社会保险基金长期预算,促进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实现中长期精算平衡。不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探索利用“互联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居家养老问题,使老百姓享受到更方便、更实惠、高质量的服务。完善医保资金即时监控系统,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行为,抑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绩效。

3.健全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动情况、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社保费用支出情况,建立更加透明、科学的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确保待遇水平与社保基金和财政中长期承受能力相协调,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内部不同项目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水平相衔接,增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可预见性,更好地稳定各方面的预期。

4.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社会救助政策之间、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积极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缩小城乡低保差距。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支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优先集中供养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

5.促进创业就业。完善扶持创业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完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培训鉴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补贴等政策,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四)支持文体事业发展

1.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合理确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范围、内容,加大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的倾斜,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资金绩效管理,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确保“建得成、用得好”。整合财政文化专项资金,拓展政府购买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完善相关财税政策,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

2.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增加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投入,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生态等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和金融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数字传媒、动漫游戏、现代会展等新兴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支持文体相关事业改革发展。强化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库建设,统筹安排相关资金,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支持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支持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支持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探索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五)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1.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分不同教育阶段的公共层次,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机制。完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方式,保障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支持职业教育扩大规模。探索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落实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支持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3.支持学前教育扩充资源。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以政府购买服务和奖励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支持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探索建立合格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幼儿资助制度。

4.支持教育民生持续改善。进一步健全资助政策体系,更好发挥奖、贷、助、补、减等各类资助政策的不同功能,兜住底线,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度。突出资助重点,动态调整奖助学金资助标准和覆盖面,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三、支持生态环境改善

1.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围绕“美丽邯郸”建设目标,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财政投入长效机制,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省、市实施方案。重点支持行业减排、扬尘污染治理、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燃煤锅炉改造、电代煤、气代煤等,着力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治污减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职能作用。按照市场化理念和思路,区分不同层次,探索建立适合我市市情的资金管理方式。

2.支持生态修复与建设支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河流水网建设工程、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湿地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支持加强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探索建立环境监测社会化、向第三方购买服务模式。支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争全面改善我市矿山地质环境。

3.支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完善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的财政政策,支持开展农村土地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及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继续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在明确收支范围的基础上,将政府所有收支分别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衔接有序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对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未列入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的收入项目,除国务院批准的个别事项外,逐步调整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并统筹使用。

2.深化绩效预算改革。一是建立健全绩效预算编制制度、绩效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评价报告制度和绩效问责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加强财政预算编制绩效审核和预算执行绩效监控,强化预算监督绩效评价,实现预算项目全程绩效跟踪管理。三是全面推行绩效评价,构建财政组织指导、部门自评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模式,将绩效评价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四是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建立预算绩效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五是推进县乡绩效预算改革,“十三五”努力实现县乡两级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全覆盖。

3.改进预算控制方式。一是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一般公共预算审核的重点由收支规模、平衡状态向支出预算和支出政策拓展。二是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的方式。重点支出应根据改革需要和确需保障的内容统筹安排、优先保障,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安排具体项目的办法。三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严格规范超收收入使用管理,公共财政收入超收用于偿还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不得用于安排当年支出。

4.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一是硬化预算约束,预算未安排的事项一律不得支出,年度预算执行中除救灾等应急支出通过动支预备费解决外,一般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的政策,一些必须出台的政策,通过以后年度预算安排资金。二是加强结转结余管理,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三是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推动各级政府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全面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

5.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一是细化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按项目按地区公开,部门预决算支出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并逐步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公开。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二是明确公开时限,经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预算、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在批准后20日内由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在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后20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将政府采购情况向社会公开。三是强化预决算公开监督检查,对预决算公开过程中社会关切的问题,整改规范、完善制度。对不能按要求公开的部门及相关负责人,按照《预算法》要求实施问责。

(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一是加强对省财政直管县管理。健全市财政和财政直管县(市、区)沟通协调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二是规范县乡财政体制。推进县级财政简政放权,下放经济事务管理权限,强化乡(镇)财政职能。分类确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赋予分税制乡(镇)财政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自主权,强化“统收统支”体制乡(镇)财政政策落实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调整市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进一步理顺市以下收入划分,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权力和责任、办事和花钱相统一,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三)稳步推进税制改革。按照中央、省部署,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实现增值税征税范围全覆盖,逐步清理规范增值税优惠政策,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落实国家“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的改革要求,充分发挥消费税对生产消费的调节作用。围绕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目标,有序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全面推开矿产资源税从价计征方式,建立税收自动调节机制,清理涉及矿产资源的收费基金。根据环境保护税征收情况及污染防治新情况,逐步完善环境保护税征管制度。

(四)落实其他相关改革。一是落实收入分配改革。围绕上级财政收入分配改革部署,落实机关公务员工资制度,落实体现行业特点和岗位绩效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和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制度,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自然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规范现金管理,严格规范工资外收入和非货币性福利。二是落实改革经费保障。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逐步实现省以下法院、检察院财物统一管理。实施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改革。支持做好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同时,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车改革,配合推进环境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等。

五、强化财政风险管理

(一)规范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1.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一是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按照“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和“谁决策、谁负责,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新增政府债务在限额内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举借。二是完善政府债务收支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债务收支预算编制、预算调整、会计核算、预算执行和监督检查,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依法规范管理。三是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对高风险地区、行业实施预警通报,逐步消化存量债务、降低债务风险。将政府债务管理责任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2.加强政府外债管理。加大政府外债新项目的谋划和组织力度,积极稳妥地利用好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大力争取清洁发展委托贷款。创新贷款使用方式,放大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债务风险安全可控。

(二)建立市县财政运行风险防控体系建好用好财政运行监控信息平台,建立集日常监控、风险管理、绩效管理、数据应用、决策支持于一体的运行监控机制,对财政日常运行、运行风险及财政工作绩效管理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动态管控,实现财政管理和运行数据及信息的准确提取、高效利用,提高全系统财政管理水平,有效防控财政运行风险。

(三)创新财政监督管理体制机制

1.建立严肃财经纪律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对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重大财政税收政策执行情况、重点民生领域专项资金进行监督。二是切实加强财政系统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的监督,重点开展存量资金、财政资金空转、预决算公开等情况的监督。三是切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加大对重点领域会计监督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四是加大《预算法》执法检查力度,认真落实《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扎紧财经纪律制度笼子,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构建财政内控机制。一是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通过授权控制和流程控制,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常态化和内部信息的公开、共享,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内部控制运行体系,强化对财政业务与管理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二是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严格内部控制责任追究,加强内控工作结果运用,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3.开展绩效监督。一是加强绩效预算编制监督。强化预算编制审核的绩效导向,重点从绩效目标是否精确明晰可实现、绩效指标是否科学合理可考核、评价标准是否客观实际可检验三个方面,审核论证部门总体绩效目标与政府部署的匹配性、部门职责和工作活动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预算项目安排的关联性、必要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绩效预算执行监督。通过专项资金即时监控系统,对各部门预算主管处的执行监控情况进行再监督,并结合监控情况组织专项检查。三是加强绩效评价。采取部门自评、财政重点再评价和委托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四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制定财政政策、预算安排、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建立绩效评价报告制度、公开制度,实施绩效问责。

第四部分  强化财政支撑保障

一、全面推进财政法治化建设

1.健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机制,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责任明确。落实财政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支持深入推进财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流程。规范涉法涉诉案件办理机制,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和监督财政部门依法行使职权。

2.认真组织实施“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财政干部的法律素质,形成遵法守法、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良好风气。

二、全面深化标准化绩效管理

巩固标准化绩效管理成效,推进标准化绩效管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完善标准化绩效管理体系,促进标准化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无缝衔接。优化特别加扣分项目,突出市委市政府和市财政局新的考核要求,引导工作力量向大事、要事集中,充分发挥标准化绩效管理“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探索绩效考评结果运用的方法和内容,完善全方位激励约束机制。

三、全面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

1.推广“双绩效”技术支撑体系。利用省财政厅系统平台,建立支撑和助推绩效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面向全市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涉及软件系统、硬件基础、制度规范、人才队伍等多个层面的立体式技术支撑平台。

2.用好“业务一体化”管理体系。用好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风险防控、决策支撑等预算管理全过程,集成财政管理工作所有节点,顺向相互支撑、有效制衡和逆向真实反馈、有效监督的全程式业务管理平台。

3.建立“数据应用”服务体系。建立依托数据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数据仓库”,通过数据多角度分析与展示,实现支持领导决策、方便公众办事、协助部门办公的智能式数据服务平台。

四、全面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1.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适应事业发展和干部成长需要,抓好培训实施管理、培训评估问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培养“能写、会算、懂行”的复合型人才,打牢思想基础、知识基础、业务基础和技术基础,使财政干部履职尽责能力与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

2.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创新干部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财政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坚持以德为先、注重实绩、任人唯贤、民主公开的基本方向,研究制定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有效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队伍的生机活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

3.加强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党组在财政事业中的领导作用,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组议事规则,为实现财政改革与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夯实组织基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坚持标本兼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狠抓正反典型,充分发挥正反典型的引导、警示作用,营造干净干事、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

4.加强财政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唯公、严谨、担当、创新、清廉”的邯郸财政精神,倡导向上向善的财政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崇尚实干、奋勇争先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