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

索引号:000014348/2018-03008

发布机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名称:邯郸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文号:无

主题分类:其他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12日

效力状态

邯郸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字号: 打印本页

 

为推动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按照《河北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河北省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文广新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文化事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文化事业投入大幅增加、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文艺创作生产更加繁荣、新的优秀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文化市场逐步繁荣,文化交流不断拓展,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健康有序,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邯郸文化艺术中心(含邯郸大剧院、邯郸市图书馆作为邯郸地标性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新建县级文化中心5个,改扩建县级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全市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40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4466个。连续成功举办中原民间艺术节、中国吹歌艺术节等在全国、全省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文化品牌节庆活动,“欢乐乡村”文化工程荣获文化部第十六届“群星奖”,启动“邯郸惠民戏剧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活跃。截至“十二五”末,全市共有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4个,省级文化先进县(市、区)3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3个县(4个项目),省级民间艺术之乡12个。武安市、涉县、临漳县、鸡泽县等4个县市被命名为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市、区)涉县井店镇、武安市午汲镇等10个综合文化站被授予河北省百佳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涉县井店镇文化站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文化站”
(二)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市平调落子剧团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演出并荣获第十四届国家文华剧目奖,成为邯郸乃至河北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东风剧团豫剧桑派名剧《桃花庵》、《打金枝》,连续参加两届中国豫剧节均获优秀剧目奖。市平调落子剧团王红携《三上轿》参加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并荣获梅花奖,实现了我市小剧种的“梅花”梦;市艺术学校开办了豫剧、平调落子戏曲学员班,学员常嘉浩荣获第1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并入围专业组全国十佳;成功举办交响音乐晚会《祖国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音乐会、纪念中原经济协作区成立30周年文艺演出活动等重大文艺演出
(三)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先后出台了《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深化文化改革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激发了文化活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中华成语文化博览园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落户邯郸,永年广府古城综合开发、涉县女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大力推进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坚持“一县一品”,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永年县、涉县和临漳县先后入选省文化产业“十强县”,临漳邺城遗址产业园、磁县历史文化产业园和永年佛山文化产业园先后入选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曲周童车文化产业集聚区和峰峰矿区磁州窑文化产业集聚区先后入选省“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成功举办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暨项目推介会(邯郸站)活动,并借助深圳文博会、中原文博会和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等平台开展展示招商活动,加快了邯郸“文化走出去”步伐,提升了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把“三个延伸”(队伍延伸、责任延伸、制度延伸)作为加强基层“扫黄打非”(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着力点,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的“扫黄打非”(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新格局,“三个延伸”先进经验被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全省推广。加强文化市场执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日常巡查、举报受理、全过程记录、信息公开、培训考核、案卷评查等十余种文化市场执法制度,公布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建立了文化市场管理台帐,实现了台帐式管理、全程式监督。协调有关协会组织开展了“阳光娱乐”、“邯郸市电子竞技赛”、“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志愿惠民活动”、“唱响中国大型歌会”等公益活动,促进了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五)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截至“十二五”末,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文物保护点5000处全市注册博物馆已达10。赵王城遗址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填补了我省无大遗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的空白。“邺城遗址东魏北齐佛寺遗迹和佛教造像埋藏坑”入选第十二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全国考古六大新发现。《赵邯郸故城保护总体规划》、《大名府故城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政府公布实施。《赵王陵墓群考古工作计划》已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十二五”末,全市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名录27项,省级代表性名录97项,市级代表性名录3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8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5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4个、省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3个。
(六)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全面推进。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有效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入户率,初步构建了城乡均等的广播电视覆盖体系;全面启动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第一批“户户通”包括8个县共55万户,中央和省配套资金已全部下发到位;第二批“户户通”工程覆盖任务摸底工作也已经完成,共包含90个乡镇40万户。推进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完成了邯郸广电节目监测平台项目建设。全市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扎实推动软件正版化进程,市级政府机关89个单位实现正版软件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完成县城数字影院建设任务,实现了每县拥有一座数字电影院的目标。 严格落实安全播出规定,加强对广播影视行业的管理,广播电视传播秩序健康规范。
“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文化建设总体上与建设文化强市的要求、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比较大。存在财政投入不足、文化设施欠账较多、文化建设规划滞后、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复合型人才紧缺。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在“十三五”期间必须高度重视,积极解决。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富强邯郸、美丽邯郸的重要阶段,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建设文化强市的信心和底气,同时也要正视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实现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二、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着力推出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优秀作品,全面繁荣文化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富强邯郸、美丽邯郸”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宣传邯郸精神,凝聚邯郸力量,讲好邯郸故事。
——坚持政府主导。牢牢把握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质,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建立健全保障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和市场充分参与的多元化文化事业发展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文化素养、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整体提升。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统筹精品文化和大众文化发展,统筹繁荣文艺创作与加强人才建设,统筹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利用等重大关系,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机制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积极发展新的文化业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进互联网+文化创新发展,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文化事业、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全面转型和跨越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十三五”末,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创业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科技进步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文化与科技融合在深度与广度上得到实质性推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经营秩序更加规范。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传播体系基本形成,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新闻出版及广播电视事业实现快速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人才结构更加合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邯郸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优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持续完善市、县、乡镇(街道) 、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整合利用现有闲置公共设施,实现城市社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十三五”期间,通过新建、改建及对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进行合理统筹、积极整合等方式,完成市群艺馆、市美术馆和市传媒中心、广电发射塔、广播中波发射台迁建等公共文化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逐步扩大免费开放范围。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十三五”末,全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加强流动文化服务建设,到2020年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及国有剧团均配备1台以上流动服务车和流动舞台车,确保常年开展流动文化服务;80%的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馆(站)以上标准,7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基本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2.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全面落实《邯郸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6—2020年)》,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制定适合本地的实施标准,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数量和水平及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政府保障责任,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达标县创建工作,确保通过省级验收。完善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等服务标准,对设施与环境、服务对象与开放时间、服务内容与方式、服务管理与监督等进行统一规范,提高服务效能。
3.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发展。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取消县及以下配套资金政策,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人才对口支持力度,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以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文化帮扶等为重点,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规划建设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时要充分考虑特殊群体需求,完善服务设备和服务功能,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权益,将驻地企业职工和农民工文化建设全部纳入常驻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
4.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保障、监管机制,逐步拓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动有条件的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持续开展“欢乐乡村”“彩色周末”等文化惠民活动,继续实施“千村万户”文化家园后续工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进基层系列活动,引导、扶持、规范广场舞等群众自发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整合打造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实现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和一村一品。推进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军旅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形态。
5.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将公共文化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纳入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深入实施邯郸市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依托国家和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点实施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推进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邯郸公共文化网络平台,推广“一站式”服务,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等全域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立市、县两级公共文化机构官方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进村(社区)、入户、到人,发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推广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基于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
6.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市、县两级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协同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实现财政拨款由养人向养事业转变。加强对文化类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调动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基层公共文化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机制和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制度,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大力推动基层文化志愿者组织建设,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到2020年,基层文化队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总人数达到全市常住人口的千分之一
(二)基本建成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体系,整体提升我市文艺创作和文化品牌活动水平。
7.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心环节围绕“中国梦”等重大主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鼓励艺术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采风活动,创作出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统筹艺术作品选题、创作、演出、营销各个环节,瞄准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和国家艺术基金、河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方向,按照“突出邯郸文化、突出邯郸先进人物、突出邯郸创业精神”的要求,突出本土题材、现实题材,深度挖掘邯郸文化,集中力量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反映邯郸地域文化、具有艺术震撼力的大作力作;利用戏剧、歌舞、微电影、动漫、讲座等多种形式,做好“老戏新唱”和现代戏剧创排工作,讲好邯郸系列故事。
8.加大创作演出管理支持力度落实国家、省支持戏曲传承发展和扶持艺术创作生产演出的有关政策,加大对戏曲传承保护发展的扶持力度,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对优秀舞台艺术创作项目予以支持。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力度,制定符合实际切实有利于院团艺术创作演出的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标准和管理机制。加大对国有文艺院团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院团加强艺术创作生产和开展惠民演出,形成出人才、出作品、出效益的良性发展模式。积极争取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提升邯郸艺术精品创作、艺术交流传播、艺术人才培养水平。大力扶持文艺院团发展,各县(市、区)至少重点扶持或培养1个国有或民营文艺院团承担公益演出服务职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每年到每个乡镇演出不少于5场。
9.实施艺术人才培育提升工程。建立实际需求和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艺术教育培养机制满足我市艺术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艺校和市东风剧团、市平调落子剧团和市艺术团“一校三团”整合建项目,以此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艺校专业设置,扩大办学规模,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确保每年让全市大中小学在校学生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的戏曲演出,并配合开展系列活动。推进艺术院团与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相结合,将艺术院团丰富的舞台经验与教育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增强我市文艺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艺术研究能力,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文艺人才梯队。
10.提升品牌文化活动效应以特色化、精品化为主线,挖掘文化资源、展示文化魅力、延伸文化内涵加大对邯郸文化品牌的培育宣传推介。加强赵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展现赵文化魅力;深入挖掘邯郸成语典故的独特内涵,提升中国成语之都的影响力;彰显太极文化,做大做强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打造广府太极拳世界级品牌;发挥晋冀鲁豫边区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以“红色”为主旋律的系列文化产品。
11.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艺术表演、举办展览、缔结友好城市、民间文化往来等多种形式,大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在整合邯郸艺术演出院线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中原经济协作区演艺联盟。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依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扩大京津及国内各省市、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广泛参与中扩大邯郸的影响。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重大经贸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对外宣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展示我市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基本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2.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按照“文化+创意+市场”产业发展模式,构筑“一核一带四大产业集群”(以主城区为文化产业核心区,推动太行山文化产业带建设,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文化制造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文化科技产业集群)的文化产业空间发展格局。立足雄厚的现代制造业基础,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观光业、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融合,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出版印刷业、工艺美术业、动漫游戏业、创意设计业、广播影视业、节庆会展业等八大行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化园区、品牌文化产品为重点,构建文化产业品牌体系。全力打造“文化邯郸、智慧邯郸、休闲邯郸、时尚邯郸”。
13.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广府生态文化园区、漳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中华成语文化博览园、赵王城国家遗址考古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前景的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充分发挥运河遗产资源在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名城、名镇(村)为骨干,以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为补充,打造运河景观公园、文化遗产公园、文化村镇、文化创意园区等多形态并存的大运河文化带,重点推进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名府故城(宋城)考古遗址公园、卫运河生态遗址公园和一批特色名镇(村)建设,让运河遗产“活”起来。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工作。到2020年,力争培育创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5-2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25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14.培育壮大产业主体。加大政策研究落实力度,进一步整合行业力量,完善项目发布平台,加强文化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国有文化企业的扶持引导力度,促进其不断做大做强。积极发展私营文化企业,引导其不断壮大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做好文化企业“个改企、企升规、规提质”工作。到‘十三五’末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240家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推进文化企业对接市场需求,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以企业为主题培育一批文化创意、文化科技等新型业态,扶持创意、创新、创造型市场主体,创新特色文化产业生成机制,打造全国文化创意名城制定文化企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扶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产品创作推广。鼓励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利用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天津滨海文创会等重大会展平台,深入宣传推介我市特色文化资源、重点文化企业项目和特色文化产品,推动我市文化产业“走出去”。
15.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全面对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立足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整合现有投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运用政府资金融通社会资本,引领和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开创“文化+资本”、“文化+金融”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新路径。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16.大力培育文化消费。完善政府补贴向社会提供低价文化产品机制,探索建立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大幅提高文化娱乐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加强文化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培育和规范网络游戏、网上书店、网络视频点播等文化消费新模式。拓展艺术培训、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与文化相结合的服务性消费。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消费的经济政策,大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积极实行文化人口评估统计制度,逐年提高全民文化活动参与率。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基本建成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实现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17.积极培育现代文化市场。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积极发挥政策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作用,为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增强文化市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传统文化市场线上线下融合,积极开发动漫游戏、移动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市场,培育版权、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继续组织实施阳光娱乐系列活动、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志愿惠民活动,加快推进我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行政审批便利化、规范化、透明化和可预期完善文化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建立行业信用评级制度,加强信用信息应用,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警示名单和“黑名单”制度。
18.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落实中央、省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各项工作要求开展文化市场执法业务培训,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积极推广应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两法”衔接平台,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文化市场数字化系统建设,做好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监管及服务能力。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以查办案件为抓手,及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扫除各类文化市场垃圾,持续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和互联网文化环境。加强行业法规宣传,进一步引领行业自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我市文化市场健康、繁荣、稳定、有序。
(五)基本建成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传播体系,邯郸特色文化符号进一步彰显。
19.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文物安全保护体系,加大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重点保护赵王城遗址、赵王陵、大名府故城、邺城遗址、磁山文化遗址;实施广府镇、大社镇、伯延镇和偏城村、王金庄、赤岸村等名镇名村和朝阳沟等传统村落保护行动,传承文化遗产,彰显历史风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共博物馆、重要文化遗产展览的陈列水平,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文化内涵,举办一系列高品位的展览,以及各种形式的群众性节日活动,把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与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20.大力弘扬历史文化。深度挖掘十大文化脉系,不断丰富邯郸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核心区。加强对博物馆建设的业务指导,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创办各类专题及行业博物馆,支持邯郸博物馆发展,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提升邺城博物馆、磁州窑博物馆、磁州窑历史博物馆、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级,加快大名石刻博物馆升级改造,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借助娲皇宫、邺城、黄粱梦吕仙祠等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谋划“女娲补天”、“曹魏建业”、“黄粱一梦”等特色实景演出,拍摄体现邯郸元素的影视剧、纪录片等,塑造邯郸软实力。结合“互联网+”行动,探索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促进馆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21.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认真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规律,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大执法宣传、检查力度,推动政策法规的进一步落实,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水平。
(六)基本实现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行业发展能力与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22.推动“三网融合”和广播电视智能化发展。加快新闻出版数字化升级步伐,支持和引导新闻出版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以高清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媒体化为发展方向,加快广播电视制播体系改造升级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内容和渠道核心优势,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数字教育、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TV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行业整体转型升级。推动下一代广电网络(NGB-W)试点,积极推动“三网融合”,依托广播电视播出体系和传输网络,大力发展高清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业态。健全工作机制和全媒体记者培养机制,逐步实现媒体平台、空间、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的有效共享。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支撑全市广播影视产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23.统筹推进广电新闻出版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支持力度,鼓励一批有特色的实体书店,努力打造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消费场所。推动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等工程项目建设,统筹有线网络、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等覆盖方式,为城乡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覆盖服务。推动农家书屋工程提效升级,完善出版物补充更新机制,增加硬件投入。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研究制定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不断丰富发展以“书香邯郸”建设为核心的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积极发展巨幕电影、3D电影、4K电影、动感电影,提升电影视听质量和观感体验。拓展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加强基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4.大力提高版权保护水平。以新闻出版、软件、网络、网游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版权保护重点领域,加强日常监管,重点打击网络和数字环境下的侵权盗版行为。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版权保护水平。大力推进机关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始终把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及其有害信息作为首要任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以源头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环保工程,加大对低俗新闻出版作品整治力度,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文化管理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文化强市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文化强市建设工作责任制,把文化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建立健全文化强市建设的组织协调机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对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和服务效能等方面的监督和评估,完善服务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机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
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确保“十三五”末,我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投资领域,以独资、合资、参股、联营、合作及特许经营等方式,积极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项目开发和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落实现行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规定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财政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带动社会投资,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新模式,支持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三)加快人才引培
鼓励单位自筹、社会资助、个人部分出资等形式,构建以财政支持为主,社会、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多元文艺人才投入机制,为培养造就和引进吸收优秀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特殊岗位专业人才选拔招调力度,对工作经验、阅历和业务突出人才一般以公开招聘的方式优先引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工作人员,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专业人员1-2人,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村(社区)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岗位,由县(市、区)财政部门参照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以县为单位开展优秀民间文化人才普查建档,建立民间文化人才库。加大基层文化人员培训力度,五年内完成对县、乡基层文化单位培训业务骨干的轮训任务。
(四)推动文化法治建设。
进一步完善文化政策法规体系,提高文化建设法治化水平。强化依法行政,完善文化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强文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加强文化法治宣传,加强文化法治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文广新工作者依法行政能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