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

索引号:000014348/2022-00110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名称: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印发《邯郸市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邯农通〔2022〕75号

主题分类: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1日

效力状态

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印发《邯郸市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号: 打印本页

 

邯郸市农业农村局

邯郸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印发《邯郸市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实施方案》的通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农村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局,局属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粮食安全战略部署,全面巩固提升全市粮食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根据《河北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邯郸市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农村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抓好《邯郸市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实施。一是细化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粮食产能提升方案,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到品种,确保产能提升任务落地。二是强化扶持政策。聚焦粮食产能提升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完善扶持政策,拓展投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形成新的产能。三是建立协作机制。加强与科技、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沟通,做到目标同向、资源同聚力量同汇,形成合力。

           

 

 

   邯郸市农业农村局        邯郸市发展和改革委员                            20221110

 

 

 

 

 

 

邯郸市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粮食安全战略部署,全面巩固提升全市粮食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按照《河北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足球现场直播,足球直播360粮食安全重要指示,落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推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切实保障全市粮食生产稳产增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粮食生产能力更加牢固总产保持在106亿斤上,亩产稳定在460公斤以上,保障基础更加坚实

1.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70亩以上,口粮播种面积不低于520亩,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品种结构明显优化。

2.物质装备水平稳步提升。新建和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6亩。建成高标准农田716粮食生产功能区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3.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粮食作物新品种,粮食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健全,集成应用一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4.质量效益逐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取得明显成效,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种粮收益稳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二、重点作物区域布局和增产路径

我市作为全国优质小麦、玉米主产区和重要粮食加工基地,立足资源禀赋和气候特点,充分考虑地表水开发潜力小、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实际,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逐步优化5大类粮食作物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质量效益。

(一)小麦

2020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522.8万亩,总产241.7万吨。“十四五”期间,推行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配套,努力提高单产水平,到2025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520万亩左右,总产量保持在240万吨以上,保持节水小麦品种全覆盖,优质强筋小麦发展到150万亩以上。积极发展强筋、中强筋冬小麦,扩大优质强筋小麦,以小麦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建设以全国重要小麦生产供给中心、优质小麦供应基地为重点的粮食安全产业带。保持小麦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全覆盖,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稳定提高单产。选育推广节水高产优质抗逆品种,推广深松深翻与旋耕交替整地、底肥机械分层深施、等行缩行适量播种、机械镇压锄划、滴灌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

(二)玉米

2020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579.4万亩,总产量277万吨。“十四五”期间,稳定种植面积,提升单产,推进多元化种植,提高供给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70万吨左右。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推广玉米与大豆等作物合理轮作,优化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建设以优质玉米为重点的粮食安全产业带,在养牛业发达的县积极发展青贮玉米。积极推广早熟和中早熟抗倒耐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化肥减量增效、节水与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籽粒真菌毒素污染防控等关键技术,稳步推进籽粒机收技术。

(三)大豆

2020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6.8万亩,总产量1万吨。“十四五”期间,挖掘潜力扩面积,以提高单产作为主攻方向,多措并举提升产能。到2025年,全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0万亩,力争全市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其中高油高蛋白大豆面积发展到6万亩。以规模种植主体为重点,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豆轮作、林下种植、盐碱地开发、玉米改种大豆等,扩大种植面积,强化品种创新和技术配套。培育推广高油高蛋白、适宜机械化生产新品种,集成推广麦茬免耕覆盖、种子处理、精量播种、低损机收等关键技术。引进推广早熟、高抗、稳产、优质品种,推广种子处理、控旺防倒、鲜食毛豆机械采摘等关键技术。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发展黑大豆、鲜食大豆等特色品种。

(四)甘薯

2020年全市播种面积10万亩,总产量20万吨(鲜)。“十四五”期间,适度发展、提升品质和口味、多元化发展。到2025年,全市甘薯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鲜),其中鲜食甘薯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重点发展抗根腐病(耐连作)优质鲜食或淀粉加工型品种。加强健康种薯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保障健康种苗供应。推广水肥一体化、深沟大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安全贮藏错季供应等关键技术。

(五)谷子

2020年全市谷子播种面积40万亩,总产量7.7万吨。“十四五”期间,稳定面积、优化布局、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到2025年,全市谷子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总产量达到8万吨,其中优质谷子播种面积达到25万亩。以武安市为中心,推广优质品种、精量播种、膜侧穴播、病虫害绿色防控、轻简化栽培等关键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建设优质谷子有机、绿色生产基地。

三、重点工程

围绕粮食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启动实施农田水利配套、良种繁育供应、耕地地力提升、农机装备改良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求,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区域,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田间工程。加快田块整治和地块适度归并,满足规模经营和机械化需要,实现耕地田块相对集中、田面平整;加强灌溉和排水设施建设,在山区丘陵区重点建设水池、水窖、塘坝等蓄水设施,配套建设输配水管渠和排水泵站,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农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50%;在地下水超采区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化及智能控制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建设农田配套设施。加快田间道路建设,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合理配套建设农机下田作业附属设施,满足农机作业、生产物流要求,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地块数占比在平原区达到100%、山区丘陵区超过90%。加强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农田林网等工程建设,提高农田防御风沙和防止水土流失能力。搞好农田输配电,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加强质量管理。搞好科技服务,建立耕地定位监测点,跟踪监测耕地质量变化。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及时修复损毁工程,确保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统一上图入库。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716万亩,改造提升69万亩。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2022年完成好我市永年区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到2025年底全市完成土壤普查,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为耕地的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

(二)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按照省统一部署,切实抓好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开展资源鉴定评价,推动资源创新共享利用,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强化育种创新。依托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企业,组建攻关小组,启动开展谷子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培育突破性谷子品种2个。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优新品种与科技服务进主体入农户行动,通过免费试种、优种补助等方式,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转移转化。筛选一批综合性状好、表现优异、农民欢迎的新品种,加大展示宣传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我市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小麦、玉米、谷子、花生、甘薯种苗基地。培育壮大龙头种业企业,扶持3-4家种业企业进入全国前列。

    (三)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工程。强化农业技术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加强种质资源、土壤地力条件、气象气候、农机农艺等农业技术基础数据的调查采集整理,建立起农业特色产业全产链全过程的技术基础数据库。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供应、生态绿色发展,全面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应用,到2025年遴选推介农业主导品种50个,农业主推技术60项、绿色技术模式10项,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农业创新驿站建设,到2025年创建数量达到30个以上。以产业为主线,积极参加三期省级2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建立全产业链专家团队,为全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继续实施粮食生产科技专员制度,在16个粮食生产大县每县设立1个县级服务团、在194个乡镇每个乡镇设立一个科技服务站,在4955个行政村每村设立一名粮食生产科技专员,上联专家、下联农户,实行挂牌承诺服务。提升基层农业科技素质。围绕10个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并通过就地培训,对县乡村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到2025年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200名以上,培育高素质农民1万人。

(四)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搞好关键农机装备研发。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安排,以智能、高效、绿色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为重点,积极组织农机装备企业搞好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研发项目申报,持续推进机具创新研发。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广。大力推进高标准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每年在“吨粮田”“吨半田”核心区建设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管理的全程机械化“千亩方”1个。开展区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评价。202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60万千瓦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到90%以上,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到73%以上。推广农机深耕深松。每年深松深耕面积80万亩,到2025年完成320万亩以上。加强农机应急救灾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服务组织建立应急作业服务队,一年起步、三年成网,到2025年底实现粮食生产乡镇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全覆盖;多措并举建立区域内防灾救灾机具装备调用机制;开展粮食产地烘干中心建设,到2025年,全市烘干机(塔)达到260个。

(五)病虫害防控工程。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稳定市县植保植检机构、明确测报人员职责,促进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的对接。推进全市植保工程建设,加密布设重大病虫害田间监测点,到2025年,建成17个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完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组建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队,扶持发展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制度完善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升植保社会化服务能力。到2025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提高绿色防控能力。围绕小麦、玉米等作物,重点建设1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集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促进农药减量控害。2025年实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60%以上。加强重大植物疫情检疫监管。2025年,全市建设3个重点监测县,建立14个植物疫情监测点,稳步提高植物疫情的监测准确率。重点做好苹果蠹蛾、红火蚁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阻截与防控。

(六)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进规模经营。强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粮食规模化经营由2020年的35%提升到2025年的60%以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意见、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到2025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发展到4500家,托管面积达到2500万亩次,示范区小麦、玉米生产实现托管服务全覆盖。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达到2000家以上,其中省级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均达到200家以上。深化社企对接。支持邮储、中化、中粮等大型企业和供销系统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产销渠道支持、寄递资费优惠、融资保险、品种筛选、数字农业、烘干仓储、品控溯源等综合服务。

(七)农业节水供水工程。在市漳滏灌区、武安口上灌区、涉县青塔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后有效改善渠系工程完好率,提高地表水灌溉利用率,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6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7.84万亩。改造提升现有水源工程,因地制宜采取加坝加闸、除险加固、拦污清淤等措施,提升渠首工程引水能力。进行渠系改造,新建、加固或改造渠道、渠系建筑物和排水沟等,确保结构可靠、输水能力正常和水流安全通畅。配套完善量测设施,提高灌溉用水计量率,配备一批信息化计量设施。推进农业节水灌溉。统筹节水与粮食稳定生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到2025年,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旱作雨养、季节性休耕、节水品种等节水技术推广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确保完成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节水任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水资源税改革,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机制。确定县级用水总量,明确水权,按照灌溉用水定额,将农业用水指标细化分解到用水主体,落实到水源,实行总量控制。综合运用“一提一补”、超用加价、定额管理等方式促进节水灌溉。完善用水计量实施,建立农业灌溉用水信息管理系统,井灌区实行“一井一表”“一户一卡”按用水量收费,或“以电折水”按用电量收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地各部门粮食安全责任,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坚持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人力物力和财政投入力度,为粮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农业农村部门和发改部门要制定本地区具体方案,做好与地方其他相关方案的衔接,牵头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归属,统筹推进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加强政策支持。强化粮食生产投入保障。健全财政稳定投入机制,整合使用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资金,重点用于高标准农田等建设。鼓励产粮大县按规定统筹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按照市场化方式设立粮食生产发展基金,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基地等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以粮食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三)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粮食科研投入。支持产粮大县与相关科研单位共同搭建研发平台,开展粮食生产领域重大科技联合攻关。鼓励开发特色种质资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探索优质高产粮食新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加大退化耕地综合治理、绿色高效肥药、农机装备短板、秸秆资源化利用、粮食生产信息化等技术研发支持,建立一批支撑粮食生产的重点实验室。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深入实施粮食生产科技专员制度,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性技术服务体系。

(四)严格督导考核。细化对各县(市、区)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考核,实化考核要求和指标。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监督和考核结果运用,农业农村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加强调度督促, 做好年度综合平衡,确保增产任务落细落实。将方案任务完成情况和建设效果,作为申报相关投资和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市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各地进行检查,督促地方做好方案实施工作。完善方案实施评估机制,加强方案实施情况年度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全过程管理,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新媒体作用加强对方案的解读宣传,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农民群众等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全市促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开展粮油产业发展有关政策、发展成就等宣传,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创新案例,宣传成功经验、推广典型模式,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力支持,营造促进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附件:2025年各县(市、区)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表

 

 

 

 

 

 

 

 

 

 

 

 

附件

2025年各县(市、区)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表

名称

粮食面积(万亩)

粮食总产(万吨)

邯郸市

1164.3

537.11

邯山区

21.42

8.96

丛台区

13.31

4.27

复兴区

4.53

1.48

峰峰矿区

13.39

4.24

肥乡区

72.00

35.31

永年区

105.68

53.06

临漳县

119.14

61.23

成安县

63.45

31.17

大名县

146.63

70.57

涉县

18.96

5.33

磁县

52.46

20.96

邱县

40.00

18.02

鸡泽县

47.39

22.19

广平县

47.56

23.23

馆陶县

65.00

31.41

魏县

121.02

58.26

曲周县

86.12

40.51

经济技术开发区

12.91

5.67

冀南新区

38.32

16.96

武安市

74.99

24.27